一、適用對象:國小中、高年級學生。
二、實施時間:約3~4節課。
三、資訊教育相關能力指標
(一)資訊教育能力指標-資訊科技概念的認知
1-2-1 能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之應用。1-2-2 能瞭解操作電腦的姿勢及規劃使用電腦時間。
1-2-3 能正確操作及保養電腦硬體。
(二)資訊教育能力指標-資訊科技的使用
2-2-1 能遵守電腦教室(或公用電腦)的使用規範。2-2-2 能操作視窗環境的軟體。2-2-5 能正確操作鍵盤。
2-2-6 能熟練中英文輸入。
(三)資訊教育能力指標-資料的處理與分析
(四)資訊教育能力指標-網際網路的認識與應用
4-2-1 能操作常用瀏覽器的基本功能。
4-3-5 能利用搜尋引擎及搜尋技巧尋找合適的網路資源。
(五)資訊教育能力指標-資訊科技與人類社會
5-2-1 能遵守網路使用規範。
四、課程重點說明:
(1)遨遊於世界各地
首先最吸引學生的,莫過於街景圖,彷彿自己像是小鳥一般,來回穿梭在各個大街小巷,開放幾分鐘的時間,讓學生穿梭於世界各個角落,以前想看到其他國家的風景,只能透過課本上的照片,而現在只要手指輕輕一動,就能看到想看到的國家風景。
(2)追蹤我的家
教導學生查詢自己的學校位置,不曉得地址的學生,也都會用街景慢慢走路的方式找到,比較快找到的同學,可在搜尋附近家裡有什麼東西,並將它寫下來,有學生找到學校後,在附近看看街景,很興奮的告訴老師,這是哪個親戚、哪個老師的家。😂
(3)我該怎麼去呢?
利用【規劃路線】先以起點及終點讓學生操作練習,並介紹路線,到的方法不只一個,並觀察哪一種路徑,可以比較快到達?並介紹為什麼有時同一條路,時間有時30分鐘抵達,有時40分鐘才抵達,利用此問題引導學生觀察,路線的【藍色】、【橘色】、【紅色】各代表什麼意思。
(4)新增目的地
熟練規劃路線後可增加目的地,請學生提出想去的地點,並且嘗試移動先後順序,如何規劃景點順序路線才會順暢,並將最好的規劃記錄下來。
(5)新增喜愛的地點
將自己未來想去,喜愛的地點加到最愛清單內,並觀察地圖上是否有什麼變化?
(6)查詢營業時間、電話
介紹一些景點,有營業時間的限制,也在上面附有相關資訊,可讓學生了解一些景點的相關資料
(7)為自己安排一場一天的旅行
因為只有一天,時間的限制也導致景點不能太遠,透過此作業讓學生理解,移動是需要時間的,在哪個地方待多久也必須要去思考,不但可以提升時間概念,也可以滿足自己小小的旅行夢,老師以自己環島的經驗分享給學生,並分享景點路線圖。
五、教學省思:
Google Map的操作對於學生不是太困難,但規劃行程的作業部分,因為融入了時間而提升了難度,因此教師可透過設計學習單,讓學生將自己的旅程先寫下來後,開始排列,並分成早、中、晚三個時段去規劃,適當的引導學生,可以較順利的完成,讓孩子們當一個能自己規劃行程的小小旅行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