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7月25日 星期六

教學檔案 / 資訊教育(Google Map服務) / 【小小旅行家】

一、適用對象:國小中、高年級學生。

二、實施時間:約3~4節課。

三、資訊教育相關能力指標

(一)資訊教育能力指標-資訊科技概念的認知

1-2-1 能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之應用。
1-2-2 能瞭解操作電腦的姿勢及規劃使用電腦時間。
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  1-2-3 能正確操作及保養電腦硬體。
 
(二)資訊教育能力指標-資訊科技的使用
2-2-1 能遵守電腦教室(或公用電腦)的使用規範。
2-2-2 能操作視窗環境的軟體。
2-2-5 能正確操作鍵盤。
                    2-2-6 能熟練中英文輸入。
           
           (三)資訊教育能力指標-資料的處理與分析
          
           (四)資訊教育能力指標-網際網路的認識與應用
4-2-1 能操作常用瀏覽器的基本功能。
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4-3-5 能利用搜尋引擎及搜尋技巧尋找合適的網路資源。
           
           (五)資訊教育能力指標-資訊科技與人類社會
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   5-2-1 能遵守網路使用規範。
 
 
  四、課程重點說明: 

        網路科技的發達,Google Map的普及,幾乎只要旅行就可能會使用到,不論是開車、騎車、捷運、火車,甚至是搭飛機都可以使用Google Map查詢,若是學會使用它,不但可以快速的安排旅程,對於時間也可以很好的掌控,甚至要跟同學在哪邊聚會,營業時間是什麼時候?也可以使用它來查詢。

(1)遨遊於世界各地
首先最吸引學生的,莫過於街景圖,彷彿自己像是小鳥一般,來回穿梭在各個大街小巷,開放幾分鐘的時間,讓學生穿梭於世界各個角落,以前想看到其他國家的風景,只能透過課本上的照片,而現在只要手指輕輕一動,就能看到想看到的國家風景。


(2)追蹤我的家
教導學生查詢自己的學校位置,不曉得地址的學生,也都會用街景慢慢走路的方式找到,比較快找到的同學,可在搜尋附近家裡有什麼東西,並將它寫下來,有學生找到學校後,在附近看看街景,很興奮的告訴老師,這是哪個親戚、哪個老師的家。😂


(3)我該怎麼去呢?
利用【規劃路線】先以起點及終點讓學生操作練習,並介紹路線,到的方法不只一個,並觀察哪一種路徑,可以比較快到達?並介紹為什麼有時同一條路,時間有時30分鐘抵達,有時40分鐘才抵達,利用此問題引導學生觀察,路線的【藍色】、【橘色】、【紅色】各代表什麼意思。


(4)新增目的地
熟練規劃路線後可增加目的地,請學生提出想去的地點,並且嘗試移動先後順序,如何規劃景點順序路線才會順暢,並將最好的規劃記錄下來。



(5)新增喜愛的地點
將自己未來想去,喜愛的地點加到最愛清單內,並觀察地圖上是否有什麼變化?


(6)查詢營業時間、電話
介紹一些景點,有營業時間的限制,也在上面附有相關資訊,可讓學生了解一些景點的相關資料


(7)為自己安排一場一天的旅行
因為只有一天,時間的限制也導致景點不能太遠,透過此作業讓學生理解,移動是需要時間的,在哪個地方待多久也必須要去思考,不但可以提升時間概念,也可以滿足自己小小的旅行夢,老師以自己環島的經驗分享給學生,並分享景點路線圖。




   五、教學省思:

        Google Map的操作對於學生不是太困難,但規劃行程的作業部分,因為融入了時間而提升了難度,因此教師可透過設計學習單,讓學生將自己的旅程先寫下來後,開始排列,並分成早、中、晚三個時段去規劃,適當的引導學生,可以較順利的完成,讓孩子們當一個能自己規劃行程的小小旅行家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linux筆記

目錄: https://therapeutic-principle-c71.notion.site/Linux-6847b501c7614c32a1577c4388b7ed63   ubuntu1804-斷網安裝 https://therapeutic-principle-c71...